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追梦不负青春,奋斗不负韶华——智能学子“校长奖”风采展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3-12 】

【编者按】2021年9001cc金沙以诚为本评选出10位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生5人),金沙2017级博士生王浩然、2018级本科生林泽毅成功脱颖而出,分别获此殊荣。他们潜心科研、砥砺学术、创新创业、为国争光,是广大智能学子乘风破浪、搏击智能时代的优秀代表,希望大家争做“领头雁”、勇闯“无人区”,共同向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前进!

l 研究生校长奖人物|王浩然:聚沙成洲,奋发超越

王浩然,金沙2017级直博生,师从焦李成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博士入学后,他以团队负责人的身份参与研发了一款基于眼球定位技术的智能轮椅。经过三届实验室成员的共同努力,打造的这款智能轮椅已无偿捐赠给了首位历时22个小时登上华山的“渐冻症”患者张为。目前,王浩然继续在智慧城市等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研究,推动相关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服务人民的生产生活。

初见:以爱为名,用科技为渐冻症患者助力

大学期间的王浩然可以说是一个科技发烧友,2013年,刚刚成为一名新生的他就加入了电子工程学院科协,那时他在学校每年举办的“星火杯”竞赛中获得了院级二等奖,一次小小的成就激发了他对科技创新的无限热爱,连续三年用越来越优秀的作品参加“星火杯”竞赛,凭借“人体动作跟踪模仿机器人”获得了“星火杯”特等奖。

由于表现突出,学习态度诚恳,在大三期间就被孙其功博士推荐到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习,从最开始的单片机和电路设计到后来运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手势识别与智能跟随技术,一路升级打怪,在2016年的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中凭借“光影随行”作品荣获国家二等奖。大学期间一次次的实践和比赛,让王浩然对科技创新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坚定了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的决心。

2017年6月的一天,孙其功师兄告诉他有一位远在澳大利亚的校友身患“渐冻症”,行动极为不便,“老师希望我们能做一些事情帮助他们。”于是,在焦李成教授和孙其功师兄的带领下,他们组成了以应届新生为主力的团队,开始研制一款基于眼球定位技术的智能轮椅。

成长:无惧困难,团队接力为爱奉献

但是研制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当时市面上并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产品,大家对仅通过眼睛来实现智能控制轮椅这样的复杂问题充满了未知与困惑。王浩然作为团队负责人,凭借在大学期间积累的软硬件开发基础和经验,以及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涉猎,组织大家日夜进行资料搜集和方案探索。

最终他们确定了研究方案,王浩然在团队中主要负责眼球定位功能的实现。这一功能涉及了许多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包括使用传统摄像头实现人脸检测、眼球定位和眨眼检测等。而如何将各个功能分步实现并搭建成一个完整的轮椅系统也是个巨大的挑战,这不光需要算法的实现,更需要和负责硬件设备、电路设计的同学进行联调。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王浩然说队员们都把凉席和洗漱用品带到了实验室,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研发中,为了节省时间,连续两个星期都住在实验室。“不觉得累,只想快点实现。”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坚克难后,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实现了通过眼球控制轮椅运动的核心功能。但是这还远没有结束,要想让患者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必须达到轮椅的安全可靠。于是更多的同学加入这项研究,为此奉献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在经过了三届实验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智能轮椅的功能逐渐完善,同时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反复改良,包括出入家门、操作智能家居和生活娱乐等实用功能,也包括轮椅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的提升。最终,这款智能轮椅已无偿捐赠给了首位历时22个小时登上华山的“渐冻症”患者张为。

2018年11月张为用上了第三代安全稳定的轮椅

智能轮椅项目引起社会对“渐冻症”患者的广泛关注

蜕变:师长为范,做祖国需要的人才

对于智能轮椅的研发,导师一直都是最强有力的后盾。从最初的方案设计到后来的实验实施,焦李成教授一直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正是焦老师提供的这种平台才造就了团队成员勇于探索、不怕犯错的精神,设计出了带给社会温暖的智能轮椅。正式步入博士生涯的王浩然和焦李成教授在多次探讨后确定了智慧城市应用的研究方向,力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涵盖了数种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应用场景,适用于城市交通、智能安防及自动驾驶等。起初他也经常感到无从下手,每次提心吊胆地汇报工作时,焦老师却总告诉他要有远见,更要有长时间拼搏的勇气和信心。“那段时间很痛苦,害怕没有成果,但焦老师反而会安慰我,比我自己还要信任自己。”

王浩然说,他的信心更多来源于导师的信任,在一筹莫展时给自己分享好的研究思路,在没有产出时让自己出国参会学习国际前沿思想。正是导师的言传身教,让他在三年后开始产出丰硕的科研成果,包括10篇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2项国家发明专利、3次国际级竞赛亚军和1次国家级竞赛亚军。

科技创新是有温度的,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仅是一行行代码、一个个元器件的组合,更是从民生大计的角度出发,为人们传递着温暖与爱。王浩然也将以改善人民生活为己任,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相信他能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在人工智能的国际赛场上扬起中国的旗帜,成为祖国需要的人。

(报道转自西电新闻网:https://news.xidian.edu.cn/info/2106/219408.htm

l 本科生校长奖人物|林泽毅:聚焦AI赋能,做打破陈规的青年创业者

林泽毅,男,共青团员,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智能科学与技术2018级本科生,作为竞赛突出特长生保送至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攻读硕士学位;在校期间作为负责人获得包括“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全国亚军在内的国家级竞赛奖项7项,省级竞赛奖项14项;2020年成立西安焕视灵智科技有限公司,任公司CEO,其推出的AI照片制作产品“焕影一新”已收获30万用户与十余万客户订单;曾作为学校优秀双创学生代表,受到央视新闻、新华网、陕西卫视等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做项目:聚焦需求,技术赋能

进入西电学习后,林泽毅开始对互联网前沿技术与创新创业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大二时,他便加入创新创业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参与到多个AI赋能垂直领域的项目当中,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多维度磨练自己的能力。

在创新创业学院朱伟老师、吴家骥教授等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林泽毅与同学们成立了“焕影一新”项目团队,针对传统老旧影像修复存在的“流程繁、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打造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历史影像修复系统,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项目开发期间,他带领团队多次前往西安电影制片厂影像修复工作室实地调研需求、迭代产品,并最终上线。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也受到了央视新闻、陕西卫视、搜狐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报道,提高了西电的双创影响力。

做竞赛:多维度锤炼思维与认知

课余时间,林泽毅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将赛事看作能力检验的舞台,全力以赴。在校期间,他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2021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全国亚军,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ACCV2020国际网络图像细粒度识别竞赛国际一等奖,国家级大创项目优秀结题两项等奖项。“这些竞赛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它驱动我去思考如何找到市场需求、如何可持续地高质量打造产品、如何带好团队等等,这是思维与认知的双重锤炼,非常建议大家多多参与竞赛。”林泽毅说道。

做创业:从作品、产品到商品

“我从小有一个科技创业梦,创造产品的过程是令人着迷的。”在经历双创赛事的锻炼后,2020年9月,林泽毅与合伙人注册成立了西安焕视灵智科技有限公司,落地于西安沣东新城,他任公司CEO,开始对于创业的探索。经历了重重困难,林泽毅带领团队于2021年5月上线了公司的第一款产品“焕影一新”微信小程序,涵盖AI证件照制作,照片修复等功能,致力于用AI技术赋能人们的生活。产品至今已收获30万用户与十余万客户订单,并同步上线到了中国移动生态平台。

“创业是个很有挑战性又很酷的事情,它要求你面面俱到,要求你认知超前,也要求你的团队拥有创新力与领导力,要求你思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很开心与感恩我遇到的老师们给了我双创的启蒙与支持,让我有勇气挑战它。”

做组织:功成不必在我,攻成必定有我

在推进个人事业的同时,林泽毅也不忘帮助同学们了解双创,参与双创。在创新创业学院的支持帮助下,他与合伙人成立了西电极创工作室,以“价值观优先、长期主义、需求导向”为理念,汇聚了一批以“极客+创新创业”为标签的本科生。创立至今已孵落地化多个大学生双创项目,申请19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目软件著作权与发表一篇顶会论文。林泽毅也作为西电优秀双创学生代表之一,在新华网纪录片《读懂创新的密码》中讲述自己的项目经历。

“我们将继续用人工智能赋能内容创作,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让每个人都能创作自己想要的元宇宙。我们将用智能赋能万物,让协作创造非凡。”林泽毅说,在新的时代,元宇宙、人工智能、低代码、云计算等新兴领域蕴藏着新的机会,正在等待青年人去探索、去颠覆、去革新。在未来的发展中他将以一代代西电优秀校友作为榜样,厚德,求真,砺学,笃行,践行西电精神,朝星辰大海进发。

(报道转自西电新闻网:https://news.xidian.edu.cn/info/2106/219147.htm


关闭

Baidu
sogou